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激活农村内在的发展动力,其核心是对“人”这一最活跃生产要素的赋能,以及对土地、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的高效配置。中和农信的成功实践,正是通过持续投入并优化这些要素,构建了一个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一、注入金融活水,盘活农村资本要素
资金是农村生产活动中最稀缺的要素之一。中和农信深刻认识到,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的缺口是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的首要前提。中和农信瞄准小微农户生产经营中的“用钱难”问题,通过小贷公司自营及为银行机构助贷,将普惠信贷服务直达乡村。其产品设计侧重于考察农户的未来现金流和还款意愿,采用灵活还款方式,并建立了高效的“线上+线下”风控体系。这一模式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末,平台累计交易客户数近480万名,其中约310万名客户使用过其农村普惠信贷服务。更为深远的影响是,中和农信将贷款产品与农资、农机具等具体生产场景深度结合,使得金融活水能够精准滴灌到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这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是对农户作为市场经营主体能力的信任与激活。
二、集成技术与人才,提升土地与人力要素效能
技术与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在技术投入方面,中和农信以数字技术和农业技术“双轮”驱动。其种植专家团队开发作物全生育期技术方案,将技术转化为切实的服务产品。同时,中和农信大力构建数字化能力,搭建了以大数据智能风控和AI助手为核心的数字解决方案,并开发移动App实现地块精细化管理,让专家能够“云端作业”,显著提升了技术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
在人力资源赋能上,中和农信的模式尤为独特。它构建了一支扎根县乡的本地化团队,其中县级层面员工占比近90%。这些“土生土长”的员工凭借其本地影响力与诚信,成为连接先进技术与小农户的“毛细血管”。特别是其一站式农服站长,截至2024年末已达5800多名,他们作为“连接器与放大器”,确保科学技术方案在超过220万亩耕地上落地生根。这不仅解决了“怎么种好地”的问题,更在本质上提升了农户这一核心群体的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转变。
三、构建共赢生态,实现生产要素的可持续循环
中和农信的卓越之处,在于其将单个要素的投入整合为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系统。其核心思路是围绕同一农户群体提供综合化、多元化支持,从普惠信贷延伸到农业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乃至清洁能源服务,形成了一种“陪伴式”的综合赋能。
这一生态系统体现出强烈的社会与环境责任感。在社会层面,中和农信非常重视对妇女等群体的赋能,其贷款业务中女性参与率约70%,并通过提供创业指导、农技支持等赋能培训,助力农民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环境层面,中和农信将环境友好作为重要前提,严格限制向高污染行业授信,并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等清洁能源业务,引导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向绿色转型。
此外,中和农信致力于搭建合作共赢的供应链体系,基于Q.C.D.S原则(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和社会环境责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评估与分级,从源头确保了投入品的质量与可持续性。这套以客户为中心、负责任的服务体系,赢得了农户的高度信任——2024年调查显示,超过92%的受访客户对其中和农信的产品和服务表示满意。这种信任本身,也成为了推动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本。
综上所述,中和农信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要素投入与赋能模式,将金融资本、先进技术、专业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高效地导入农村、赋予农民,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截至2024年末,其服务已覆盖全国550多个县域,触达超过10万个乡村,这标志着其模式已具备可持续性与规模效应。中和农信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的真正动力,源于对农村核心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和对农民主体地位的根本尊重与能力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