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9月22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专场在昆明召开。发布会介绍,近年来,云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旅游业为载体,积极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显著成效。
“思想同源、文化同心,方能行动同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晓桐介绍,云南从强化政治引领和文化认同破题,通过专题研讨、基层宣讲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并以送戏下乡、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促进民族交融。截至目前,云南累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1.5万场,惠及群众超5亿人次,有效增强“五个认同”。
在构建互嵌式旅游格局中,云南依托“1156”工作思路,将民族团结融入旅游全链条。突出民族特色产品设计,串联多元文化线路,打造162条民族交融旅游线路。创新开展“遇见云南”夜间广场舞,吸引超800万人次参与,成为各族群众的“夜间客厅”。云南还实施价值引领、骨干培训等六项行动,提升导游、非遗传承人等从业者的宣传能力。乡村旅游方面,培育100个“金牌旅游村”、110个“最美乡愁旅游地”,元阳县阿者科村入选“最佳旅游乡村”,成为民族交融典范。
“旅居”正逐渐成为云南促进民族交融的新方式。云南推出“旅居云南”品牌,制定正负面清单,开展100个典型案例试点,明确发展路径。以乡村旅居为重点,建立多元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村民受益。通过吸引数字游民、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和旅创工坊等措施,为旅居经济注入活力。2025年1-8月,云南旅居人数达380.1万人,同比增长50.6%。
在跨境与区域合作方面,云南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星光・澜湄号”跨境旅游列车已开行13趟。2025年1-8月,云南接待入境游客558.29万人次,同比增长39.8%。区域层面,深化与泛珠三角、“大香格里拉”联盟合作,加强滇沪、滇粤等联动,并通过320个景区对首办台胞证游客免票,促进两岸交流。
如今,旅游业与民族团结进步已在云南实现深度融合——各族群众在共同参与旅游发展中增进理解,在共享旅游红利中深化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日益巩固。随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正搭乘旅游“快车”,向着更紧密、更深入的方向不断迈进。未来,云南将书写更多民族团结与文旅发展同频共振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