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2025年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运动能量疗愈专委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举行。省内外医学、康复、运动科学等领域专家及从业者参会。整场会议由专家报告、证书颁发、功法展示等环节组成,全方位展现了医体融合领域的前沿研究与临床实践,为促进全民健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会议在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顾艳宏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帷幕。顾教授强调,随着医学模式向“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转型,运动能量疗愈在慢性病防控、康复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她寄语专委会要持续推动多学科协作,构建更完善的医体融合实践体系。

开幕式上,中国康复医学界泰斗励建安院士为薛斌、顾艳宏、王锦帆、刘怡茜、李亚男、王晨曦6位首批“医体太极项目认证师”颁发了资格证书,标志着我国医体结合人才培养步入规范化、标准化阶段。

随后,由李亚男教授发布《医体太极疾病疗愈认证培训体系》项目,该体系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医学理论结合,为运动干预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指南。

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医体太极功法习练”环节,薛斌教授带领励建安院士及全体参会者体验“八面桩”训练,通过动静结合的身心调节方式,直观展示了传统功法在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价值。


在专题报告环节,多位知名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励建安院士在《运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实践及探索》报告中指出,科学运动是性价比最高的“良药”,能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及抑郁症状。他特别强调:“未来医学应将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置于同等地位。”

沈波教授聚焦肿瘤康复领域,系统阐述了运动干预在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关键作用。

赵彦教授则从基础研究角度,揭示了不同运动模式对人体能量代谢网络的差异化调控机制,为精准化运动处方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社区实践板块同样精彩纷呈。曹平主任分享了“医体太极”在上海殷行社区的推广成效,证实了传统功法在基层疾病康复中的可行性和实践成果。

刘怡茜教授对《肿瘤患者运动康复指南》进行权威解读,提出“评估-分层-监护”的全程管理框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循证依据。

专委会秘书长王锦帆教授作2024年度专委会工作汇报,过去一年专委会已构建了省内外医体太极项目运动疗愈协作网,召开学术会议5场,开展标准化培训4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个方向:(1)持续开展医体太极培训体系项目;(2)建设智能化运动康复指导;(3)广纳运动康复领域人才。

专委会主委薛斌教授在总结中表示:“今天既是对阶段性成果的展示,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期待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让运动能量疗愈惠及更多人群。”

本次会议通过学术研讨与实践演示相结合的形式,为促进“医体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运动能量疗愈作为整合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厉恩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