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五部以民国时期为背景、深度融合福建省惠安民俗文化的悬疑惊悚短剧《古树村》、《白狐嫁衣》、《镜中人》、《纸婚人》、《引魂灯》在惠安民俗文化馆举行开机仪式。该系列短剧由惠安民俗文化馆与福建三明欣莲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四川中天远航商贸有限公司、安徽企之韵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策划,旨在通过创新影视表达形式,深入挖掘和展示惠安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推动文旅融合。

开机仪式现场,制片方琚涛;导演张国富;出品人陈玉莲、游优、宋华侨;制片人:石艺诚、杨严、张迪、郭宜凤等领导嘉宾共同出席并为开机揭幕。陈木春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短剧拍摄是文化馆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的重要尝试,希望通过影视艺术让更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惠安文化。

在短剧的镜头下,惠安女的黄斗笠不仅是遮阳避雨的日常用具,更是一抹流动的土地色彩。它以竹编为骨,黄漆为肤,轻巧而坚韧,犹如惠安女子劳作的剪影——在海边、在田间,低头是生活,抬头是传统。每一顶斗笠下的面容,都被衬托得坚毅而温柔,成为民俗文化中最鲜明的视觉符号。


而惠安女身上的银饰与花头巾,则是风情与信仰的交织。精巧的银腰带、手镯和发簪,叮咚作响间仿佛讲述着家族传承与祈福寓意;斑斓头巾则如惠东沿海的霞光,包裹着她们的诗意与刚强。这些服饰细节通过五部短剧的多维度呈现,不仅重现了惠安女“封建头、民主肚”的独特服饰美学,更以影视语言打通古今,让民俗文化跃然屏上,成为一张张动人的惠安影像新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融入了大量惠安特色的“惠女、惠雕、惠建”三大文化符号。通过“实物+情景制作”的方式,将民俗馆中所陈列的非遗物件转化为剧情的关键元素,实现文化展示与剧情推进的双重功能。摄制组全部取景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溪底村的惠安民俗馆及周边实景,观众可在观剧的同时领略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惠安民俗馆自2023年由陈木春先生与惠安县薯花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合作创建以来,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两岸青少年研学基地。馆内设有“记忆惠安”“红色惠安”“惠女服饰”“惠女精神”“惠安工匠及老物件”五大展区,收藏并展示大量具有历史印记的老物件和地方文化符号,具备接待1000人以上中小学生同时开展社会实践与研学活动的能力。

此次短剧项目的启动,不仅是文化传播与内容创新的尝试,也被视为推动两岸青少年共同关注民俗传统、强化文化认同的媒介桥梁。剧中涉及的民俗符号、传统手工艺与伦理观念,如“敬畏自然”“因果报应”“魂灵安顿”等,皆具备跨文化沟通的潜力,有望成为两岸青少年探讨民间记忆与文化根源的共通话题。
开机仪式后,剧组将进入拍摄阶段与后期制作阶段,该系列短剧将在主流短视频平台及网络视听渠道发行,并计划推出多语种版本,向海外观众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