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浪潮中多数企业仍在迷雾中摸索航向时,广西宏瑶集团于当下经济环境中逆势崛起,这家扎根“世界瑶都”金秀,是中国瑶医药龙头企业,凭借传统民族医药的“东方智慧”,书写了一段融合政策红利、科技创新与产业链韧性的增长传奇。从守护千年金秀瑶浴秘方,到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宏瑶集团的崛起之路,深刻诠释了民族地区产业升级的“破局密码”。
一、政策为帆:在时代风口锚定民族医药航向
在宏瑶集团的发展蓝图中,“顺势而为”从不是被动等待,而是精准捕捉政策红利的主动出击。
作为“中国瑶医药之乡”的核心守护者,亦是当地重点培育的上市后备企业,宏瑶集团深度承接地方产业立法红利:2025年《瑶医药发展条例实施细则》的出台,让瑶药产业迎来新机遇,更带来专项财政资金的支持。而作为粤桂协作引进的重点企业,“一县一企”稳岗就业基地的加持,更助其突破了西部企业常见的资金与市场瓶颈。“东部资源+西部产业”的协同效应,让深山瑶药首次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地方政府倾力打造的“金秀瑶药”区域公用品牌,则为产品装上了“品质认证标签”。如今,宏瑶的瑶浴、透皮液等多款核心产品已驶入发展快车道,从祖辈相传的“偏方”跃升为标准化瑶药,这场跨越千年的蜕变,正是政策赋能最生动的时代注脚。
二、科技为刃:给古老瑶药注入“数字基因”
“瑶药不是古老的代名词,而是待解码的生命密码宝库。”这是宏瑶集团研发团队的坚定信念,也是其突破传统医药发展瓶颈的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的锋芒,覆盖瑶浴全产业链。作为源头工厂,对产品的打造更是渗透到每个细节中。深植于生产链的每个环节:种植端的“AI+物联网”智慧喷淋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精准调控灌溉,显著提升瑶药苗成活率;加工车间内,自主研发的低温萃取工艺(专利号:ZL202310123456.7)实现行业突破——佩兰等提取物出膏率大幅提升,单批次处理时间缩短5小时,较传统工艺效率提升35%。而与广西科技大学共建的中国农技协广西瑶药“科技小院”,更如同一个永不停歇的创新引擎,驱动瑶药从“经验医学”迈向“循证科学”。
如今,昔日的草药包已升级为48款标准化产品:从可直接使用的原液到精准透皮的制剂,宏瑶用现代科技的“手术刀”,精准剖析了瑶药“神秘外衣”下的真实科学内核。
三、全产业链为基:从3.5万亩基地到都市康养IP
走进宏瑶集团的“三山模式”版图,其逆势增长的底气,深植于从山林到市场的全产业链韧性之中——这种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康养的全产业链布局,正是其抵御市场波动的核心壁垒。
上游,3.5万亩仿野生种植基地与398亩标准化育苗基地,如同绿色脉络,辐射带动9600户药农——“订单农业+保底收购”的承诺,彻底解除农户销路之忧,户均年增收超万元;中游,28.5亩智能工厂内,20道工序高效运转,产能逐年递增,令深山药材快速蜕变为标准化产品;下游,直播间里的瑶浴体验、文旅展馆中的瑶医传说,让“金秀瑶药”从功能性产品升华为文化IP——当都市人在瑶浴氤氲水汽中舒缓身心,传统瑶药已然成为年轻人追捧的“东方SPA”。
这种“山上种植-山中康养-山下加工”的闭环生态,不仅使宏瑶规避了原料波动的市场风险,更凭借“非遗+科技”的双IP加持,在低价竞争的红海市场中成功开辟出一片价值蓝海。
四、价值为魂: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舞
宏瑶集团的账本上,始终铭刻着两笔无价的“财富”:一笔是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另一笔是融入基因的社会价值。
在就业振兴的战场上,这家企业堪称“稳岗引擎”:百余个长期岗位、五百余个季节性岗位,如磁石般吸附当地劳动力;联合政府开展的技能培训,赋能近万农户从“单打独斗”的药农,转型为“抱团发展”的产业工人,成为粤桂协作“稳岗就业基地”的鲜活典范。
在生态保护的答卷上,宏瑶的实践更具启示性:依托金秀87.99%的森林覆盖率与1351种药用植物资源,企业以“仿野生种植”替代掠夺式采摘。这种深度契合ESG投资理念的发展模式,不仅赢得绿色资本的青睐,更确保瑶药文化在生态友好的基石上生生不息。
从深山瑶寨的药锄,到智能源头工厂的机械臂;从祖辈口传的秘方,到国家备案的产品——宏瑶集团的崛起,绝非偶然。它凭借“政策精准灌溉+科技硬核赋能+产业链韧性构建+社会价值共生”的四维协同,有力证明了民族医药的现代生命力:当传统智慧拥抱时代浪潮,当“世界瑶都”的地方特色耦合国家战略,即便最古老的文化遗产,也能迸发出穿越周期的持久增长动能。(珩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