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小满时节,雨水充足,丰收在望,小满才是最好的人生状态。不过,让更多南丰人感到寒意的是,疫情反复之下,南丰旅游业正从前几年的一片红火骤然降温。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在绿树成荫的小巷不经意抬头,南丰因盛产蜜桔而以“世界桔都”著称,“中国龟鳖之乡”的荣誉称号为这个农业大县带来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绝佳的桔园风景和悠久的龟鳖文化是南丰县旅游招牌,也是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多年来,南丰县通过文旅融合发展,逐步把旅游业打造成了重要的支柱产业。如今,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下去,成为南丰农旅人的当务之急,不论多大的困难,也难不倒坚强勇毅的南丰人。
疫情带来了冲击,对于行业来说要咬紧牙关撑下去,为后疫情时代农旅转型升级做好准备,坚定信心,不忘初心。
信念坚守,纾困前行
作为南丰的地标,曾巩文化园是许多游客来到这里的首站打卡地。5月初,文化园的街巷略显空荡,因为游客少,营业的店铺里生意冷清,曾经车水马龙的古城如今变得无人问津。
“疫情对南丰旅游的影响确实蛮大的,我们做生意的就感觉非常明显。”黎海婷说,疫情让本来就很萧条的旅游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黎海婷是当地的一名公司职员,平时对旅游十分关注,她介绍,随着自驾游、小众游兴起,很多游客来到南丰后为了追求体验感,通常会选择民宿客栈。5月19日,为了让更多游客认识了解“5.19中国旅游日”,南丰县文广新旅局工作人员走上街头,以发放宣传单及现场讲解的形式向人们科普“5.19中国旅游日”的由来、文明旅游公约、景区优惠活动等,鼓励大家走出家门,文明旅游。
蜜桔湖景区有着属于南丰的青山绿水,有着冠绝南丰的南丰蜜桔。在这里从不觉得四季有所分明,春去秋来依然是傍水依山,夏过冬尽依然是青山绿水。

图为江西省南丰县蜜桔湖景区
受影响的不仅是丽江的住宿业,因为缺少游客的支撑,旅游业“吃喝游乐购”全链条都受到了影响。
隆汐湾生态乐园内含滑草、滑索、玻璃栈道、水上乐园生态餐厅、天空之境、四季花海、精品果园、中药材种植基地、康养中心、研学基地等30多个项目。水上乐园餐厅在当地小有名气,这里的店铺老板告诉记者,从5月19日至5月25日,推出为期一周的优惠促销活动,期间到隆汐湾生态乐园游玩的游客,均可免费采摘一斤小黄瓜。
尽管旅游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但南丰许多旅游业从业者没有放弃,仍始终坚守。
为有效对冲本轮疫情影响,提振市场信心,帮助文旅企业渡过难关,4月1日,江西省印发《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涵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增强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文旅企业拓展业务等方面15条帮扶措施。在落实好国家、省相关文旅政策基础上,南丰县也积极响应,保证纾困措施落地有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众多纾困措施下,南丰旅游业虽然负重,但仍坚毅前行。
农旅融合,释放红利
农业和旅游是天然搭档,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势不可挡。南丰县肖坊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建国,作为农业种养大户,不仅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红利,而且他的新目标是将养龟产业和种植蜜桔一步步做大做强。
有“世界桔都”之称的南丰,紧紧围绕蜜桔特色产业,结合秀美乡村建设,重点打造桔园游,着力走“桔园变公园、桔园变游园、桔园变乐园”乡村旅游发展路子,桔园游正在成为“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的又一目的地。在记者与罗建国的交流中,他特别提到:“金秋沙糖桔在本地特别适宜生长,属于柑橘里面的一匹黑马。”目前“金秋砂糖橘”种植规模已经达到500多亩,市场前景可观,上升潜力巨大。
在江西梦知味养殖基地,罗建国介绍说,500亩基地主要养殖乌龟和甲鱼,在养的乌龟有10多万斤,成年乌龟数量在4万只左右,目前甲鱼主要销往广东地区,乌龟全身都是宝,龟蛋更是宝中宝,小小龟蛋传承了长寿基因,经过权威机构认证之后,基地养殖的产品及其生产加工过程符合有机产品认证的管理要求,已经获得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除此之外,江西梦知味养殖基地还获得了“全国安全食品推广工程孵化单位”的称号,这对于他的养殖事业具有历史意义。据他介绍,养殖乌龟完全按照生态农业的方式,平均每只龟的重量在两三斤,从龟苗长到可以产蛋需要六年时间,水源保障更是来自潭湖水库,山泉水融合了优良丰富的矿物质。在投放喂食方面,有单独鱼塘喂养鱼苗,然后持续不断地把鱼苗投放到龟塘里,形成绿色生态的良性循环。

图为江西梦知味养殖基地南丰县肖坊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储存的龟蛋孵化小龟
南丰县不仅盛产蜜桔和龟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这里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里,众所周知,曾巩为官清正廉洁,政声卓著,堪称典范,这为当地旅游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据了解,南丰县石耳岗游客服务中心以打桩式水上建筑风格著称,是以休闲旅游为主,垂钓、餐饮、民宿多元化发展的田园旅游综合体。“中心占地约260亩,建设投入超800万元,投入虾苗120万元,游客以年轻人居多,游览中心的水域以养甲鱼和小龙虾为主,养殖龙虾的水源主要是来自附近水库,下一步要扩大民宿规划,垂钓方面再加入一些娱乐元素。游客中心带动周围30余户贫困户致富,每年拿出养殖塘利润的5%捐赠给洽湾镇扶贫基金会,用于公益慈善事业。”游客中心运营总监严强介绍说,中心紧邻曾巩的出生地,与县域内的曾巩文化园、曾氏祠堂形成一条旅游环线,能够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滋养。

图为江西省南丰县潭湖水库
严强表示,接下来,要努力把游客中心打造成为具有全国亮点、文化内涵、鲜明特色的乡村振兴典范,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挥出地方特色,挖掘深层次的旅游合作机遇,争取让更多朋友来到这里观光游览,品鉴小龙虾、体验农家民宿,学习唐宋大家风范和精神。
古镇沧桑,韵味十足
洽湾古镇地处沧浪河畔,正在江湾处,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洽湾。洽湾古镇位于江西抚州南丰县,整个古镇的外形呈现出椭圆形,东西长,两头尖,东头地势略高,房屋顺势而建,恰似昂首的船头。

图为江西省南丰县洽湾古镇
从高处俯瞰,那一栋栋黛瓦,密密匝匝挨在一起,组成了这一艘巨大无比的船。沿河400米长,5米长的马口街,犹如船的甲板。有人曾说,这是一座建在“泰坦尼克号”上的古镇,古朴中不失浪漫,浪漫中又有韵味。
洽湾古镇地势盘曲,一百多栋青砖黛瓦建筑,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分散在“巨船”上。古镇中橘树环绕,为沧桑的古镇增添了一抹鲜活的颜色。斑驳的古墙上,映照着翠绿的树叶,变成一幅动人的画面。古镇过去是十分繁荣的,人群往来,生活殷实。但随着年代的转变,还是慢慢没落了,因为保留着原生态的风景面貌。很多古民居都没落了,有的房屋因为年久失修,而面临倒塌的危险。
但也有的古建筑得以完好保存下来,胡氏宗祠、智房祠、大夫第、少爷府、马口街、渔矶秋月等古建筑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依然蔚为壮观。
其中,胡氏宗祠被誉为“江南第一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有256根柱落地,正好位于船形古镇的“船尾”处,起到撑船方向掌舵的作用。

图为江西省南丰县洽湾古镇胡氏宗祠
以前古镇上的人们,有的已经搬迁到附近的地方居住,曾经人们并不注重老建筑的保护,如今一栋栋古豪宅没落了,呈现出苍凉的美感。走在古镇的石头路上,品味着古建筑的美,时不时看到一群游人一起嬉戏。虽然这里居住着少数的老年人,但那股热情的气息一直还在,看着桥下清澈的河流,让人意犹未尽。
人们已经对濒临倒塌的古建筑修复,还原了历史的风貌,勾勒出遥远的记忆,让人们流连忘返。
眼下,跨省游恢复缓慢,南丰的旅游业也是十分困难。
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南丰县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对接当地金融部门,为各旅游企业以及分布于各景区、景点的经营户搭建金融桥梁。
“作为旅游经营户群体,当前资金流普遍紧张。”严强说,“通过政府搭建桥梁,解决了商户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希望能向银行争取更优惠的融资条件。”
在洽湾古镇文创店,摆放着上百种书画家的作品,店主通过尝试拍一些古城的美景、民俗、风土人情的短视频来吸引流量,他透露,“我还正在摸索,除了卖已有的产品,再加一些更具地方特色的产品”。
日前,聚焦“内循环”“微度假”等新旅游模式,聚焦年轻人、大学生精准营销,聚焦文旅融合不断升级、修改新产品,南丰旅游正努力蜕变。
“我们利用有限的资金,周周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尽可能把南丰的声音传递出去。”黎海婷说,“疫情总会过去的,南丰还是依然那么美,南丰欢迎大家来。”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天下之大业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虽不亚于脱贫攻坚,农旅融合的道路也必将行稳致远,相信以更大决心、更明确目标、更有力举措,促进农旅融合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就一定能谱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唐铁玉 宋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