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右一)调研扶贫产业。
01
树立“一个观念”,坚定金融扶贫的“主心骨”
金融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运用金融手段做好扶贫事业,为脱贫攻坚注入更多含“金”量,是金融企业的分内之事、必担之责,也是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从政治属性看,国有银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仅把扶贫工作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实践载体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而且要以过硬的竞争发展能力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以实干实效体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高质量完成硬任务,各显其能,合力攻坚,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表率。
从经济属性看,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顺应发展规律、符合时代潮流的战略选择,是进一步聚焦经济本源、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特别是随着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区域发展更加均衡,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将得到有效激活,为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从社会属性看,追求商业价值、创造社会财富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承担社会责任同样是核心竞争力的应有之义。在扶贫工作中要注重兼顾商业原则与社会责任,用责任和担当赋能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
02
发挥“两股力量”,画好扶贫工作的“同心圆”
历史和实践不断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工行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力量和干部员工的群众力量,形成了总分行、境内外齐抓共管,全集团、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
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行一盘棋。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工行党委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视为重大政治任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压实各机构扶贫责任,与各分行行长签订“责任状”,将扶贫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建立资金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将信贷资源、捐赠资金、营销费用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加强条块间、境内外的协同合作,通过发挥条线专业优势和分行区位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工作局面。
发动全行力量,确保尽锐出战。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工行目前在全国29个省份选派专职扶贫干部1300余名。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优中选优,涌现出一批能力突出、经验丰富、专业匹配的精兵强将从事扶贫工作,包括“工行最会卖鸡”的李兴柯、“狗不咬的黑脸书记”常艺螣等带着深厚感情解决群众困难的扶贫干部先进典型。此外,组织开展“金融扶贫工行情”等宣传活动,总结扶贫工作成效与经验,挖掘扶贫干部典型事迹,向全社会传播大爱无疆、扶危济困正能量,形成了人人关注、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在工行甘南分行的帮扶下,如今,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氆氇已经成为迭部县桑坝乡的致富产业。
03
做好“三个结合”,形成精准扶贫的“向心力”
产业是造血之基、致富之源、发展之本。工行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心放在造血效应突出的产业扶贫上,通过“融、投、引”三箭齐发,支持一个产业、繁荣一片区域、带富一方百姓。
融资方面,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发挥信贷资金的撬动力量。通过制定差异化政策、降低准入条件、提高不良容忍度、安排专项规模等措施,加强对脱贫攻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资源倾斜。今年以来,工行精准扶贫贷款增速12.5%,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同时,创新信贷产品,建立全扶贫产品体系,推出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扶贫小额信贷产品;立足区域特色,创新“创业致富贷”“藏宿贷”“苹果通”等系列金融扶贫产品,持续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投入方面,加快线下渠道建设,目前工行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共设网点1081家,覆盖545个贫困县,覆盖率达到65.5%。注重发挥金融科技力量,通过推动手机银行、“工银二维码”等移动产品下乡进村,让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便捷可得。在自有的电商平台“融e购”上开设“扶贫专区”,全面覆盖国家级贫困县,为贫困户提供包括线上开店、产品推广、直播带货、综合金融、低价物流、人员培训在内的“成长呵护”式服务,帮助贫困户培养增收致富的长效能力。目前,已经有547个贫困县3700家企业的6万多种产品在“融e购”电商平台销售。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开展消费扶贫“春暖行动”,推出重点区域购买一批、专题活动销售一批、一站式培育赋能一批等“十个一批”措施,助力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全行消费扶贫总额达12亿元,同比增长6倍。
引资方面,打造“融资—生产—撮合—销售”全链条产业扶贫服务模式,利用自有服务平台发布贫困地区产业招商引资计划、项目储备等信息,协助引入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帮扶产业发展,解决单个贫困户发展能力不足问题。建立业内首家以银行为核心媒介的“扶贫联盟”,目前已与包括政府、央企、龙头企业、金融同业等在内的100余家机构实现对接。联合金融同业引入“银行+期货+保险”扶贫模式,在业内首家推出农户饲料成本保险等定制化保险产品,帮助农户和企业降低风险,稳定收益。
▲在工行定点帮扶的四川省金阳县,贫困群众通过发展青花椒产业脱贫致富。
04
完善“四梁支撑”,架起定点扶贫的“连心桥”
工行从1995年开始陆续对四川南江、通江、万源,以及深度贫困县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进行定点帮扶。多年来,工行坚持地方所需与自身所能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动资金、教育、就业、医疗、产业多管齐下,把定点扶贫的“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扶贫的“示范田”。近两年工行在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中均获得第一档“好”的评价。
以加大捐赠资金力度作为定点扶贫的基本保障。资金投入是最基础的保障,投入多少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效果。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工行持续加大无偿捐赠力度,2019年无偿捐赠资金1.1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幅达44%。特别是将支持深度贫困县金阳县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在金阳新设支行,让贫困地区老百姓获得了与大城市同样的优质服务,目前已在金阳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900余万元,全年计划投放1.9亿元,树立了“工行形象”,彰显了“工行温度”。
把抓好教育和就业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从教育入手帮根本、帮长远,连续17年开展“烛光计划”,表彰和培训优秀山村教师4800余人;连续16年开展“启航工程”,累计资助超过3400名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以直接招聘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6年启动了贫困大学生专项招聘计划,放宽录用条件,目前累计招聘贫困大学生1912人。
把健康扶贫作为防范因病返贫的重要抓手。患病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工行在医疗领域投入大量资源,捐助卫生院、救护车辆,开展“母婴平安120”“健康快车”等项目,使更多的贫困人口享受到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今年疫情发生后,及时捐赠口罩、消毒液等急需防疫物资,帮助建设疾控中心、120急救指挥系统,升级各级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帮助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医疗卫生整体水平。
把支持产业发展作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效方式。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探索出工行、政府、村“两委”、企业、农户联合的产业扶贫模式,支持了通江土猪、南江黄羊、万源黑鸡、金阳花椒等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其中南江黄羊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入选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评选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金阳县是我国“青花椒第一县”,生产花椒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因灌溉等条件限制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工行投入资金,帮助打造“青花椒高产高效林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林下套种白魔芋等经济作物,使每亩增收90%,提高了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工商银行将以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继续做好扶贫工作,发挥优势,凝聚合力,帮助巩固脱贫成果,并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转变、新要求,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新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工行力量,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工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