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了机会和便利,也衍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诈骗行为”。年关将至,各类山寨金融贷款类APP伺机而动,将目标放在广大金融消费者身上。
今年1月下旬的某天,李先生的微信弹出一则好友申请。通过以后,对方称自己为某金融APP业务员,询问李先生是否有贷款需求。李先生当时正在为新房的装修款烦恼,遂点进这位“业务员”的朋友圈,“他确实是这款金融APP的业务员,甚至有公司执照和办公室照片,业务最早可追溯到去年二月。”查看了朋友圈,李先生放下心来,开始与对方交流。在介绍完金融业务的基础服务以后,对方发送了一个链接,告诉李先生下载此APP即可申请贷款。
李先生下载APP后按流程注册,先是缴纳了贷款总额百分之五的保证金:“他告诉我,我申请的额度比较大,交了就能保证到账。”随后对方在核实李先生的个人信息时,以李先生填错信息为由再次收取1万元保证金。“交完这1万,我问他什么时候能放款,他说还要交什么和什么两笔钱,让我继续转账,”李先生说:“当时我才感觉是不是被骗了,再问了几句,他就把我拉黑了。”
李先生遭遇的就是非常典型的“山寨贷款APP”诈骗案。这类假冒品牌金融APP的诈骗案件,在年底岁末尤其常见。近几年更是出现了受害人年龄年轻化的特征,也说明这类骗局确实难以防范。平安普惠决定梳理“山寨贷款APP”的层层套路,帮广大消费者揭穿骗子把戏。
此类“山寨贷款APP“往往通过假冒知名网络贷款、理财类APP的名称和界面实施诈骗。骗子通过二维码、微信、短信、电话等渠道,以可办理高额贷款、免息或极低利息诱导使有借贷需求的消费者下载山寨贷款APP,在受害人申请贷款的流程中通过手续费、保证金、会员充值等手段实施诈骗。一旦受害人在此过程中产生怀疑并询问其钱款去向,骗子就玩起消失,这样受害人的辛苦钱就打了水漂。
在此过程中,诈骗人员还可能通过填写个人信息申请贷款为由,将通过“山寨”贷款软件收集到的消费者手机中身份证照片、银行卡账号密码、位置、传感器、通信录等信息直接进行转卖,使不知情的受害者蒙受更大的损失。
平安普惠特别为大家总结出以下防骗指南:
1,下载金融贷款App请一定要选择正规官方软件,务必在应用市场及正规应用平台下载;
2,可以从下载渠道、下载量、产品页面和供应商等多方面进行区分APP真伪;
3, 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和二维码,下载安装软件要特别留心;
4, 贷款时遇到要求先交““保证金”、“解冻金”等立即拉响防骗“警铃”;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也为“山寨贷款APP”案件提供了温床,被违法分子加以利用成为侵害消费者的财产安全的工具。平安普惠再次提醒大家,加强防诈骗意识,提升金融素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准确识别利用社交网络和网络交易平台的诈骗行为,保护好自己的“小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