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霁,碧空如洗,走进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部,就会发现这里没有扬尘,工地常见的深基坑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片野趣盎然的“小森林”,而在“小森林”的地下,施工现场还在如火如荼地大干着。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一切还要从18年的6月说起。
“我们接到长安街的项目了!”巨大的喜悦充斥蔓延在人群里。就当大家风风火火、信心满满的进场后,一盆冷水浇了过来。“我们被4号线、1号线包了‘饺子’,这么狭小的施工空间怎么做到甲方要求的拆建同步啊?”技术总工刘云霁瞪大了双眼,望向面前的“草地”砸了咂嘴。“而且甲方设计刚刚来过了,说是咱们明年3月份务必将地面移交给园林,明年可是‘大庆’啊,这要是出了岔子,后果真的是不敢想象。”生产经理杨洋也头疼不已。“我们在长安街上,再难也要干!”项目经理张谊亮攥紧了拳头。
之后的一个月,大家便在会议室里开始查阅大量的相似施工案例,设立方案,再推翻、再设立……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中,张谊亮渐渐找到了思路,“我们用逆作法怎么样?我们先保持目前的骨架不变,在最上面平铺一层保护板,即可从上向下施工,随后逐层向下拆改、浇筑各层地下结构。同时,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所以地面上、下可以同时进行施工,直至工程结束。” 进行多次施工推演后,最后定下了这个方案。
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说的是顺作法。而逆作法的每一个字都变成了一道道困难复杂的工序。万事开头难,第一只“拦路虎”就是原地下一层顶板的无梁楼盖设计,由于场区狭小,施工作业期间需要在无梁楼盖上行驶重型机械设备并作为临时材料堆放场地,这就导致无梁楼盖易发生坍塌事故。
为解决难题,项目创新工作室与设计单位积极合作,对无梁楼盖的承载能力进行反复验算,并对施工现场不同的荷载类型进行分类,最后采用转换钢梁搭设柱顶的方式作为汽车吊支撑,确保了塔吊安装过程中无梁楼盖的安全性。
“逆做法”施工将“四层”变“三层”,看似不大的施工现场,但马上,管理团队就迎来了又一个大难题,由于是拆除与新建同步,原结构未进行拆除时,现场施工材料无法直接采用机械吊装运输到各个作业面上,而且位处于长安街,塔吊要在国庆前及时进行拆除。这要怎么办?
为了确保施工正常进行,不影响国庆阅兵,项目管理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得出了只能用肩扛的决定,从建材堆放点到送到作业面,短短50多米的距离,工人们一步一步地抗着,走到地下三层的时候遇到了狭窄的楼梯处,此时工人们已是大汗淋漓,体力稍微不支一点就很容易摔倒在地下室内的楼梯上。
为此,项目经理张谊亮带领管理人员全员上阵,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他们就早早地来到工地,在楼梯口帮助工人们一点点手抬过去,就这样连续一个月,6000多吨的钢筋、2000多吨的型钢、20000多根钢管、10000多平方米的模板和其他大量原材料通过一步一个脚印人工运输到作业面上,而此时建设者们手中的橡皮手套也都磨得发黑发亮,成了“钢手套”。
地处长安街的巨大“光环”此时也变成了巨大“紧箍咒”。物料只能后半夜进场,每天平均接受各类检查两次,汽车吊总是干干停停,各种阻碍工期的困难接踵而至。没有办法项目只能昼夜“火力全开”,项目团队就这样锲而不舍地与困难“死磕”到底,逐个击破阻碍抢工期的荆棘。
终于,历时五个多月后,在西单项目团队凝心聚力地推动下,地上部分顺利交付,打赢了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交付完节点的大家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项目承接的意义非凡,也是‘逆作法+内支撑’在二局的首次采用,所以我们必须做出品牌来,这也是作为一个中建人的信仰,敢打硬仗,能打硬仗!” 张谊亮说到。